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讓科技與人文思維共舞─「思考力智慧學校」的發展與實踐

【北市大附小科技領導專家─邱世明校長】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經歷:
臺北市立大學師資培育及職涯發展中心中心主任
國民小學教師、主任
現職: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校長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校長科技領導理念】

這個世代老師與學生非常幸運的趕上資訊科技的高度發展,可以用相較於過去好幾十倍的速度,有效的完成我們的教學與學習。不過相對的我們也會面對一些挑戰:

當我們面對大量的資訊,哪些有價值?哪些有意義?我們必須善加選擇,才能夠在真真假假的資訊當中找到什麼是正確的知識,什麼是有價值的訊息。

當別人更有效率的運用教學科技時,我們是否能夠跟上這樣的腳步?我們會是先行者,是跟隨者,還是後知後覺者?當科技高速發展的時候,我們是被科技帶著走,還是由我們來運用科技,由我們自己來當主角?

我們能不能在冷冰冰的電腦IC中找到人的溫暖?我們能不能在朋友數成百上千的社群網站當中,找到屬於自己真正的朋友關係以及一片真心?

我們能不能把這樣的科技思維,運用得像呼吸一樣的自然?

雖然有這些挑戰,但我們無從逃避的必須面對,必須迎上這一波浪潮,因為我們教育的這一代就是「數位新世代」,他們的「生活方式」正是我們的「課程來源」,他們「面對生活型態的思考方式」也會是我們「發展課程的思考方式」。這樣的課程並不是跟傳統決裂,而是延續傳統的價值並勇敢的影響未來。

所以,我們關注學生學習的思考,關注教師應用科技發展課程的思考,關注科技應扮演角色的思考,關注教學與學習「如何在數位科技洪流中不受限而能開展未來」的思考。

我們展望著,企盼著,並且做出一些努力,堅定的向前行。

邀請各位與我們一起同行,一起欣賞著旅途的風景。

【北市大附小「思考力智慧學校」發展簡史】

2010年 教育部99年「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選拔優勝團隊。
2011年 建置2間電子書包教室
2012年 增設2間電子書包教室及8間智慧教室。
2012年 教育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選拔優勝團隊。
2013年 與網奕科技產學合作,結合各項精進方案,達成各年級1~2間智慧教室目標。
2014年 教育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選拔優勝團隊。
2014年 增設7間智慧教室。
2015年 獲臺北市教育局補助270臺學生學習平板電腦。
2016年 臺北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團隊」選拔優勝團隊。
2017年 獲選教育部105學年度教師專業發展典範學校。
2017年 獲選教育部107年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計畫種子學校。
2017年 增設14間電子白板教室,擴建全校電子白板普及率,中高年級達84%。
2017年 盤整全校新舊設備,整合全校共26間智慧教室,10間電子書包教室,辦理相關培訓,提升教師相關教學知能。
2018年 推動「簡易無線科技」教學應用認證。
2018年 獲選教育部12年國教中堅學校,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研究學校,配合新課綱改革發展新課程。
2018年 教育部107年中小學數位學習深耕精緻化數位課程甄選獲獎,為全臺灣五所重點推廣學校之一。
2018年 與網奕科技產學合作,建置教學實驗室為智慧型議課廳,結合AI大數據轉型傳統觀議課模式,發展相關研究。

【研究思維促進精緻化教學,教師專業社群蓬勃發展】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是一所研究型小學,學校本身肩負著配合教育政策與趨勢進行相關實驗研究的任務,秉持「教學即是研究」的探究精神,以真實教學現場的情境研究來實踐美好的教育理念。

北市大附小長年深耕教師專業發展,教學團隊以「專業學習社群」模式進行專業成長,105年更榮獲「教育部教專典範學校」之殊榮,學習型組織的系統運作與深度對話在本校茁壯開花結果,深受各界好評。

附小團隊以「雁行理論」與「學習型組織」為基礎,以「附小研究特色」為核心,創造獨特的「雁行金三角學習型動力」團隊發展模式,透過「研發、實踐、省思、再創新」的執行歷程,創造「精緻化教學與學習」持續的循環與擴散。

同儕共同激盪,透過研究使教學更有系統。
典範教師分享教學,提升教師教學效能。
發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共同研發創新教材與課程。

【以「思考力」為課程教學核心,發展思考力智慧學校】

「思考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更是提升學生學習力的重要關鍵。北市大附小以「啟發學生思考力」為核心發展課程與教學,善用科技創造最佳學習成效,主要發展架構如下:

圖2 北市大附小「思考力智慧學校」發展架構圖

根據上述發展架構,茲分述其內涵:

一、以「深度互動」為核心之教師教學:

思考力智慧學校發展架構中,教師教學以提升教室中的「深度互動」為核心,開發整合電子白板、手機、IRS即時反饋系統、平板、各種軟體與線上平臺的應用經驗,發展「智慧化教學模組」,透過教學模組的教師培訓與擴散影響,提升教師善用智慧化科技進行教學的能力。同時,教師教學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善用科技「看見學生的思考」,進而在教學中「啟發、促進與深化」學生思考。教室中的智慧科技不僅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能,更成為教師理解學生學習需求的重要幫手,科技在這裡是「為學習需求而用」,不為展現科技效能而用。

電子書包智慧教室模式
TBL團隊合作學習模式

二、以「高層次思考」為目標之學生學習: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創造以「高層次思考」為目標之學生學習,是思考力智慧學校發展架構的重要內涵。從這個角度出發,對學生來說,科技是為「創造意義而用」,成為學生「組織、展現與再創造」的最佳工具之一。以本校發展主題跨域課程為例,由學生透過統計調查發現自由行旅客之需求,進而扮演真實的問題解決者,跨域整合不同領域的學習能力與素養,善用「AR與3D列印」等新興科技,應用學科知識與新興科技為真實使用者進行設計與創作。最後,整合學生創作作品,發展「臺北古城Easy Go旅行e地圖」,提供真實情境之自由行旅客使用。

呼應臺灣十二年國教「自發、互動、共好」的課程精神,讓學生透過主題跨域學習、新興科技應用以及團隊合作學習,在真實情境中統整「多元思考」、「系統組織」、「創新應用」以及「生活實踐」能力,培育「自主學習、深度思考、合作分享、勇於行動,且富有人文素養」的世界公民。

圖3 應用新興科技發展之「臺北古城小玩家主題跨域系列課程」

三、思考力智慧學校「三層式智慧化教學」推動策略

北市大附小創造思考力智慧學校的推動策略,區分為三個層次,從「簡易的無線科技應用」、「高互動啟發思考模式」到「適性化自主探究模式」,讓不同需求、不同科技接受度、不同教學取向的教師,均能善用智慧化科技,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具體內涵如下圖:

圖4 思考力智慧學校三層式「智慧化教學」推動架構

【2018創新研究─AI蘇格拉底系統在智慧觀議課上的應用】

2018年,北市大附小與網奕科技產學合作,建置本校之教學實驗室為智慧型議課廳,結合AI大數據理念,轉型傳統觀議課模式。現階段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中,將於本次智慧學校發表中提出初步成果。

教師專業社群常態性的公開課與議課討論,結合AI蘇格拉底系統,提升專業成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