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私立新民小學

新民團隊發展AI智慧學校與大數據現況

校長 潘良惜

一、人文與科技融合的新民智慧校園

創校逾一甲子的新民教育團隊,本著永續人文教育發展的理念,透過「精緻、活力、創新、卓越」為學校願景,打造全人教育的教學目標。本校以「閱讀悅讀、快樂幸福」的閱讀學習與認證活動,發展學生開展自我學習的心窗。並經「一生一專長」,「十項全能」的學習活動認證,開創學生多元智能的全人發展。近年來在「少子化」的衝擊時空中,新民更積極推廣「精緻而優質的教育」,除了具備AI智慧校園的「科技化」設施,尤為注重人文智能的「雙語班」和統整「藝術美感」的音樂與美術課程、國際教育等教學理念,以追求精緻而卓越學校教育理想。

新科技的浪潮下,新民教育團隊意識到應透過智慧教室的科技,進行翻轉教學與創新教學。因此,行政同仁與導師們計畫性地參訪與學習,至新北市北新國小觀課學習。之後,也開始儲備種子教師,更委派老師至中國大陸參加智慧好課堂邀請賽,成為新民王牌種子教師,且不斷儲訓後續種子教師。

新民自105年,全校開始建置智慧教室,並導入醍摩豆智慧教室系統。一年時間,全校32個班級,班班都有80吋的觸控液晶螢幕,且皆配置有IRS及TBL團隊合作學習系統的智慧教室,以及一間錄播教室。到107年,更建置屬於自己的雲端平台,包括clouDAS診斷分析系統、翻轉課堂、AClass ONE智慧學伴。新民團隊更在二個月內,累績將近800筆以上教師個人的教學錄播資料,成為蘇格拉底分析的最佳資料。

二、透過淬煉 新民教師增權賦能

身為學校的領航者,我始終認為唯有透過教師賦能增權,才得以彰顯教師專業自主、表現專業知能、提昇教師批判反思能力。故而,在智慧教室使用的教學技巧上歷經一年的研習時間,幾十回的分組研習,讓每位同仁,都成為新民TMT(TEAM Model TEACHER)的一份子。

本校同仁歷經漫長的研習後,開始進行課程實務的共備、教材撰寫設計、試教、錄課、觀課、議課、反思與檢討,歷經艱辛的淬煉,從而建構每位老師專業的素養與能力,終於能夠在智慧教室之中,駕御智慧、展現風華,使新民教師團隊成為一優質的智慧教師團隊TMT(Team Model Teacher)。

三、謎霧—蘇格拉底分析系統與翻轉教學的反思

「美國前教育部長表示:現在世界最迫切需要的工作,10年前根本不存在。而台灣至少還有2/3老師還在用10年前,甚至是更早以前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來教學生。拜託,這根本行不通!」(註1)

(一)翻轉教學的挑戰

承上所述,有專家認為:老師慣用十年前的舊思維和舊的方法教學生,學生上課無精打采,因而,若想要讓學生「上課不再打哈欠」,未來的教師就必須改變教學的方式,以引導學生思維的老師,就必須思索如何翻轉教學;並且提出翻轉教室的四招:一、Google解放教室(Google Connected Classroom):學習Google定期進行跨界的線上互動。二、Google圖書(Google Books):學習Google進行線上閱讀。三、網路免費公開課程(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透過雲端進行網路教學。四、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進行線上預習、課程合作互動(學生也可能當老師)、和課後交流。由此可知,教育的未來無法捨棄雲端如Google的影響,其將如何牽動整個教育的未來是不容小覷的?而教育的翻轉,無非是一場向雲端挑戰的歷程。

(二)AI大數據與教育的未來

思索教育發展的未來,能否脫離雲端如Google般的「陰影」嗎?尤其,如「陰魂」或「幽靈」般的AI大數據時代,早已經落定人間了。對此挑戰已有不少教育專家指出,必須要有跨界的合作與貢獻,使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與「適性發展」的教學理想。尤其,面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有專家指出:未來有三種基本能力是學生必須學,而且用得到的東西,即是:「第一是閱讀,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別真偽」(註2)。這雖是一種簡化的說法,但卻必須重新思索教育的目的為何?除了必須傳道、授業與解惑之外,如何激發學生思考,將必須面臨更大的挑戰,尤其是在未來的教師身上。

對於大數據時代的教育問題,一位身兼家長與科技創辦人──孫憶明 (Jim) 建議:必須透過大數據(Big Data)改變未來教育三種可能的樣貌:一、進行學習歷程的紀錄與分析:透過數位化記錄學生的學習。二、實現教學歷程的紀錄與分析:以留下老師課堂教課資料,便於邇後有效的教學分析。三、達成評量考試的紀錄與分析:透過數位化系統,增加評量有效性,與可供分析的大數據。(同上註2)。

(三)「乘風破浪」的智慧教學課程

對於大數據時代來臨的教育問題,本校自2016年完成智慧校園的軟硬體設備之建置,新民教育團隊啟動「乘風破浪」智慧教學課程,進行五階段的智慧教學研習與認證,並透過:共備課程、教課、錄影、觀課和議課等教學歷程。至2018年起,學校加裝蘇格拉底分析系統,在全校教師都透過教學錄影所採集的課程與教學資料,並透過個人自評、互評與專家議課,以進行大數據的分析。

本校為創造翻轉教育的可能,因而透過智慧教室以體現「乘風破浪」課程旅程模式(整裝、待發、起航、乘風、破浪、定錨、豐收),以實踐智慧教學的「五力」教學情境──「動力、專注力、向心力、效率、熱力」:一、科技化的「動力」-透過IRS、IPAD的使用,營造學生更強的學習動力。二、透過搶權搶分,激發學生的「專注力」。三、營造團隊合作的「向心力」氛圍-透過小組學習方式,培植學童團隊合作的向心氣氛。四、實作評量即時性回應的「效率」-運用IRS、IPAD科技的使用,可隨堂進行練習與實作評量,獲得即時性評量回應,達成隨堂補救教學的有效性。五、樂於參與和分享的「熱力」──透過團隊的互動、合作與回饋,激發學童勇於分享的熱情和動力。

(四)蘇格拉底分析的謎霧

本校為透過智慧教室創造翻轉教育的可能,自2018年8月安置蘇格拉底分析系統,並自8月起全校教師同仁透過IES進行雲端錄製教學歷程的練習,開學後,更以緊鑼密鼓的密集方式進行──課程設計與共備、課程教學影片錄製、觀課與議課等活動,期能將每一節的學習歷程,都能一覽無遺的加以紀錄與分析,以記錄學生每項學習動作,包括上課、讀書、寫筆記、作業、考試、實驗、討論問題等活動的資料。以及進行教師教學歷程完整的紀錄與分析:並能透過數位化的評量系統,期能增加學生評量及練習的多樣性與有效性,希望能透過數位化的操作與記錄,形成全校可供分析的大數據。至10月底,全校共收錄近約1000份的資料。

本校理解到全校教師同仁每天、每人、進行錄製教學資料的辛勞,以及進一步理解如何有效運用蘇格拉底的分析等問題,歷經多次本人所主持的各年段教師同仁的議課座談會,經歸納諸多同仁在教學實踐活動反思的結果,呈現出諸多疑問與一團團謎霧,帶我們去突破與解決:

「本校的課程安排極為緊湊,課堂要準備IRS或IPAD給各組學生相當耗時,而影響課程的進度。」

「IRS或IPAD科技的使用,太冷冰冰,並無法取代教師人性化的教學溫度。」

「針對秩序與常規不易控制的班級,運用IRS或IPAD時,常造成班級的騷動與茫亂,干擾上課的進度。」

「分組的座位排列,使學生必須轉頭看黑板,長期造成學生脖子酸痛。」

「私校的課程安排較多,不適合使用智慧教室的錄製與蘇格拉底分析系統。」

經由同仁多次座談與討論的反應聲中,我們發現諸多同仁對蘇格拉底分析系統,存在著諸多的困惑與不解,如同一團團的謎霧,正悄悄的的籠罩著新民。我們反思應如何能使這一團團的「謎霧」煙消雲散?或許,我們必須重新深究我們所建構的新民課程模式,思索如何在我們<乘長風>後,必須趨逐<謎霧>,而後我們才能再次<破浪>而出。最後,期待我們新民團隊共赴艱難,走出謎霧,再次破浪而出,愉快的邁向<定錨>、<豐收>的課程旅程。

註:

  1. 上課不再打哈欠 用這四種方式一起「翻轉教室」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86
  2. 孫憶明 大數據(Big Data)改變未來教育樣貌的三種可能
    2014/02/10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