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科技領導卓越獎」
評審團的話:
智慧課堂需要教師創新提煉,而智慧學校則須校長科技領導,兩者相輔相成,才能逐漸實現智慧教育的願景。研究指出。校長若能進行良好的科技領導,將能增進課堂教學和學校經營的成效。
台灣全球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奕華研究十多年提出的「i-VISA五大面向」的指標檢驗,發展智慧學校、智慧學區卓有成效的校長與領導人。「校長科技領導i-VISA模式」五大面向:
- 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 願景、計畫與管理(Vision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 基礎設施與科技支持(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 成員發展與訓練(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 評量、評鑑與研究(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本次2017科技領導卓越獎的得主,皆是經過專家學者以i-VISA五大面向的指標檢驗,發展智慧學校、智慧學區卓有成效的校長與領導人。在條件各異的學校中,他們戮力領導智慧學校,打造能成就每一個孩子的優質學習環境,成為所有人的典範。讓我們為典範喝采!
2017科技領導卓越獎 16名 |
|
---|---|
姓名 | 學校 |
丁雪琴校長 | 山東歷下濟南八中 |
王世昌校長 |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第三中學 |
王永慶校長 | 黑龍江省富錦市雙語中學 |
王堃校長 | 河北石家莊市第二十一中學 |
安秀華校長 | 黑龍江省同江市第三小學 |
吳雅芬校長 | 桃園桃園國小 |
李紅主任 |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教育局教研室 |
陳建濤校長 | 山東萊蕪北埠小學 |
陳曦校長 | 成都高新區西芯小學 |
侯宗岳校長 | 山東濰坊錦程中學 |
賀芳軍校長 | 陝西西安灃東第二小學 |
秦艷校長 | 黑龍江省密山市實驗小學 |
高紅燕校長 | 山東歷下盛福小學 |
郭冬梅校長 | 陝西寶雞高新第三小學 |
陳家祥校長 | 桃園大有國中 |
黃莉校長 | 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回民第二小學 |


李紅 主任

-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教育局教研室 主任
- 濟南師範專科學校 化學
- 山東師範大學化學(函) 化學教育
- 濟南第十中學 化學教師
- 濟南燕山學校 化學教研組長
- 濟南市歷下區教育局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歷下教育有著一個明確的認識,一是開設優質豐富課程,教育供給端的質量、效率和創新性,使其更貼近學生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習慣,做到既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能對準未來社會的需求,二是推進信息化建設,打造「智慧校園」。將信息化建設作爲提升學校辦學實力的重要戰略。優化信息化應用與服務環境,促進信息化與學校教學、教研、管理和服務的深度融合。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在智慧教育方面,我們致力於基於數據分析的教學及教學研究,通過在翻轉課堂平臺、智慧教室系統和網上閱卷系統採集學生學習的數據,並運用IES評量診斷系統的分析,確定學生的學習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
現在歷下區的教學研究有如下幾個方面管理,首先是學校的校本教研管理,加强課程建設,促進全面發展。二是區域學科的教學研究管理團隊,做好診斷評價工作,用準確的診斷和基於標準的評價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健康發展。三是區域的信息化教學的研究推廣團隊。搭建交流平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濟南市歷下區教育局所屬各學校現有智慧教室1000套以上,智慧教室電子書包60間,同時配有能供25000學生使用的IES評量診斷系統(現在已經落地),今後的工作一是對現有的使用遙控器版的智慧教室進行升級,二是進一步普及智慧教室的使用率,三是研究和推廣智慧教室使用模式和經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作爲智慧教育較早的試行者,2012年,歷下區率先引進智慧教室教學系統。經過幾年的建設,目前,歷下區「雲端上的學習」基本已經覆蓋全區,實現了課上、課下和階段性數據的綜合分析。
採取自主命題的方式,認真組織全區學校進行期中、期末統一質量監測,特別是初三年級的三次中考模擬測試,要求以學校爲單位組織好考試、閱卷以及試卷分析工作。每次考試的全區質量分析會運用IES診斷系統提取各種大數據,以數據分析爲切入點,爲學校、教師提供制訂複習策略的依據。特別是根據當前中考形勢和部分薄弱學校的需求,以教研室牽頭組織部分學校的「梯隊式」階段性檢測,精准扶持薄弱學校和薄弱學科。
積極運用翻轉課堂、智慧教室和IES雲端大數據等平臺産生的數據,提升基於數據分析的教學管理和教學研究水平,提高教學效益。運用好翻轉課堂等網路平臺,推進教學資源的開放與共享,促進歷下區教育優質均衡化發展。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2015年5月,我區匯波小學韓廣玲及東方雙語實驗學校魏盈校長分別榮獲2015年科技領導卓越獎,另有濟南八中(山東省實驗初中)、匯波小學、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數名老師活動智慧課堂創新獎。
2017年,歷下區中、小學智慧教室已建置超過1,000間醍摩豆(TEAM Model)智慧教室(IRS智慧教室及HiLearning電子書包智慧教室),目前歷下區教育局已完成區級IES雲端補救學習平臺,成爲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個完成區級雲平臺建置的智慧學區。
2017年8月,科技領導卓越獎與智慧課堂創新獎,濟南市歷下區教研室主任李紅及濟南省實驗初中丁校長、盛福實驗小學高校長獲得科技領導卓越獎,另有數十名歷下區教師分別斬獲不同領域獎項。
黃莉 校長

- 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回民第二小學 校長
- 寧夏大學 教育學
- 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回民第二小學 校長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興慶區回民第二小學建校1937年至今,已有80年的發展歷史。現已發展成為內含4個校區(觀湖、海寶、北塔、新水橋)的教育集團,是一個擁有101個班級、253名教師、5077名學生的大家庭。在上級行政及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黃莉校長以「博雅教育」理念為指引,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未來學習中心、智慧魔方科技體驗中心及數字化校園建設等多項工程的實施,構建「博雅校園文化體系」、「博雅課程管理體系」及「博雅德育評價體系」,迅速樹立起回民二小把握時代脈搏,適應時代需求,投身教育改革,教育理念先進的嶄新形象。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在教育信息化與教學融合方面學校從4個方面進行了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深度探索:基於電子白板的學科教學有效應用、基於移動設備支持的創意課堂、基於微課的博雅4A課堂模型建構以及基於網絡支持的數字化合作學習。從2015年開始由骨幹教師推進,到2016年全員推進。學校校長牽頭成立「博雅教師4A智慧課堂備課手冊」編撰小組。校長負責整體架構,學校主管教學領導負責指導審核,各教研組長負責交流整理收集,各任科教師分課時進行基於4A智慧課堂模型的教學設計,涵蓋語數1—6年級的課堂,形成課上解疑,拓展提升和課後練習有微課指導的課堂架構。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道路上,興慶區回民二小先從教學空間重構入手,以「五個中心」建設作為「未來課堂」的實現探索,包括:「智慧魔方科技體驗中心」、「藝體整合課堂中心」、「校園文化展示中心」、「多媒介閱覽中心」、「未來學習中心」。 2014年建成的「未來學習中心」由智慧(同步)課堂、智能錄播室、數字化網絡教室、多媒體視聽室、數字化合作學室和無邊界學室(iPad教室)構成。2015年建成的智慧魔方科技體驗中心由基礎科學區和「創客(Maker)體驗中心」構成。創客區中有3D打印區、智能機器人、3D數字蜂窩劇場、3D繪畫筆、雲廚房、虛擬體感室和設計師工作室7大區域並配套一套iPad交互系統。2017年建成兩間智慧(同步)課堂,運用HiTeach系統加IRS反饋器為主要技術工具,採取博雅4A智慧課堂模型為教學架構的教學課堂。利用當前最前沿的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適應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利用當今最新的O2O即Online To Offline(線上/線下)模式,對教師進行培訓。線上通過網易的MOOCS在線學習平臺進行教育技術培訓,與名師、高校團隊零距離接觸;線下通過組織小規模的,針對性強的培訓內容,解決教師在線上培訓中有疑惑的地方,「培訓—學習—檢測—教研—應用」一條線,將新技術、新應用植入課堂,真正做到讓技術變革我們的教學。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信息化示範校。
- 寧夏回族自治區電教工作先進單位。
- 全區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大賽語數優質課競賽全區一等獎。
- 2014年10月回民二小承辦了「第十二屆全國小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6名賽課教師獲得了一等獎。
陳家祥 校長

- 桃園市立大有國中 校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系教育研究所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公民與訓育學系
- 國立楊梅高中
- 桃園市立大有國民中學 校長
-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 輔導員
- 桃園市立壽山高級中學 學務、教務主任
- 新北市立福和國中 總務、學務主任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秉持著「五原則」的領導理念,於智慧教育的推廣之路上,不遺餘力。
- 理念釐清原則
校長必須採用三明治研習概念,經由課程研習、動手實作、同儕分享及彼此回饋等流程,讓成員彼此對於智慧教室的教學理念獲得沉澱及釐清。 - 由易而難原則
開始推動時,由最簡單的功能使用開始(如計時器、挑人及搶權等),勇敢跨出第一步非常重要。 - 學習社群原則
在智慧教室推動的這條路上,如果可以團隊合作,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走的長遠。 - 討論分享原則
透過校外各項研討會參加、及各領域教學研究會,不斷增強老師們對於使用智慧教室的信心及信念。 - 成果激勵原則
哪怕是校長主任口頭上的鼓勵,關心打氣都是老師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在智慧教室的推動上,校長須扮演老鷹,不時飛到高空,全盤觀照,系統思考;校長須扮演聖誕老公公,提供老師足夠的設備;校長須扮演救火員,當老師遇到困難時,能找到資源給予排解;校長須扮演啦啦隊隊長,不斷給老師鼓勵、打氣及肯定。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大有國中在智慧教室的建置採取分學年段逐步建置的計畫,以集中火力的方式先建置一個年段(7年級),再藉由典範複製,感染另外兩個學年段。然而,因成效卓著,桃園市政府教育局2017年直接讓大有國中全校建置,在推動智慧教室上也相當有進展。
在行政管理制度上,由校長擔任領頭羊,掌握方向。教務主任擔任執行者,貫徹校長想法,並建置書面SOP技術操作手冊,幫老師解決大多數的操作困擾;另培訓班級資訊股長,擔任老師上課小幫手,解決老師授課時的即時問題,也成立各領域種子教師,由其擔任學習領域成員智慧教室操作的指導。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一)第一階段建置7年級班級、合作學習、美術、音樂、電腦教室。(二)第二階段建置8、9年級班級。總計建置50間智慧教室,達到全校建置智慧教室的目標。
(三)班班智慧教室的設備:Hiteach TBL(9組分組教學)、IRS即時反饋系統實物提示機、電子白板、HITA、HiLearning。
(四)網路建置:每間教室一條有線網路、每二間教室一台無線AP,規畫為同一網段,支援分組教學使用手機與平板連線。
(五)120片Ipad提供各班級小組討論使用;另有35台手機(含配套VR裝置)提供借用。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規劃、設計階段,校長必須做好「願景領導」工作。先掌握建置智慧教室方向、以及成效,選定各家廠商進行比價及評估,透過課發會、教研會智慧教室資訊提供,讓老師了解學校想法及增加推動共識。
執行、管控階段,校長必須做好「參與領導」、「目標管理」及「全面品質管理」工作。透過典範學習建立模式,領域召集人擔任種子教師,組成支援團隊,提供諮詢服務,建立專業學習社群建置共同備課、觀課及議課、進行觀摩、研討,落實不同領域競爭、領域成員相互砥礪的成效,並積極參與各項活動。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一)全校95位老師,已有80位老師使用智慧教室系統上課,比例達85%。(二)2016年12月8日大有國中舉辦桃園市智慧教室推動成果展,吸引近200位全市校長及老師共同參與,了解智慧教室建置策略及公開觀課。
(三)2017年2月23日桃園市教育發展會議,大有國中楊雅婷老師在全市近300位校長面前舉行一場「台灣心跳聲」的公開課。
(四)2017年4月11日台中市光明國中胡金枝校長率台中市國中校長蒞校了解智慧教室建置策略。
(五)2017年4月26日組成桃園戰隊參加第二屆智慧好課堂邀請賽,桃園戰隊獲得冠軍。
郭冬梅 校長

- 寶雞高新第三小學 校長
- 錦州第一師範 普通師範學校
- 寶鶏高新第三小學 校長
- 寶鶏高新第一小學 校長
- 三迪公司籌建學校 校長
- 寶鶏西街小學 校長
- 寶鶏群衆路小學 副校長
- 寶鶏龍泉小學 教導主任
- 錦州黑山實驗小學 副教導主任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現階段,校長要發現教育信息化的本質變化,跟上信息化變革浪潮,才能辦好一所學校,成就每一個學生。
學習的主體是人,我們在選擇的時候,要以學生的角度,能使孩子在課堂上平等學習,有學習和發言的機會,有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展示自己的機會,不能使課堂成為部分表現優秀的孩子的秀場。也要站在教師的角度,完善學習行為分析系統,能為孩子的學業做出基於大數據的科學、合理的分析及指導,真正把大數據的優勢發揮出來,尊重孩子學情的個性化,使教師準確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以便根據學情迅速做出調整,照顧每一個孩子。
在推動學校信息化的過程中,校長室設計者,為學校五到十年的信息化發展建設制定規劃。也應該是推動者和踐行者,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很少教師願意改革,而校長應該主動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老師接觸到優秀的智慧課堂,實地觀摩智慧教室環境下的課堂改變和優勢。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作為一所新建學校,在智慧學校的發展上,我們採用三步來實施:
首先多方考察學習,確定一款適合我校心智教育的軟硬件。選擇的標準有以下幾點:
- 以適合學校的課堂模式為標準,智慧教學軟硬件不能改變我們心智教育的課堂模式,要能完美的整合到我們現有的課堂模式中去。
- 不能有高的學習成本,教師要能很容易的上手及學習。
- 注重學校投資的回報率,使投資能產生效益。
- 有完整科學的學習診斷系統。
第二步,我們將選擇2個班級進行試點,一方面培養種子教師,積累經驗。另外也和其他使用傳統電子白板教學的班級進行對比和分析。
第三步,在我們實驗的基礎之上,確定是否全校推廣。
管理上,鼓勵教師主動應用新技術,學習和研究智慧課堂。提供學習、應用比較突出的教師更多外出學習的機會,力求培養出學校自己的種子教師,促進全校智慧課堂的應用。在學校教研活動中,每學期組織以智慧課堂為核心的比賽,以研促教。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我校目前計劃首期部署兩個標準班額(45人)的一年級心智班,配備我校精良師資做前期的試點,分步推廣實施。第二階段覆蓋到各年級的心智班,在心智班通過的過程中,研究出適合我校的智慧課堂上課模式並完成全校師資培訓。保證在全校48個教學班全面使用後教師能夠完全掌握,保證一切順利實施。最後全校開始應用,並基於智慧課堂打造學校的品牌,使學生全面發展,課堂高效,學生喜歡。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在智慧老師團隊的發展中,我們計劃先在專業培訓下,培訓五至十名種子老師,這些老師結合智慧課堂設備和我校心智課堂模式,在教導處的引導下,研究和開發出不同學科的心智智慧課堂模式,並在種子教師的示範和引領下,使全校各學科老師都能熟練、正確、高效的應用智慧課堂工具進行上課。全校老師公開展示、通過教研課。最後達到人人會用,人人樂用的模式。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目前,我們的智慧課堂尚處於起步階段,家、校溝通部分,使用微信企業號的家校溝通系統,校內的辦公及教務管理,使用釘釘的智慧校園,系統。所有應用在寶雞是第一家;在閱讀方面,使用了電子閱讀機,打造了無處不閱讀的書香校園。我們也是寶雞第一間允許孩子帶平板電腦上學的小學,第一家擁有VR教室的學校,整體信息化水平在寶雞小學中處於領跑地位。
高紅燕 校長

- 濟南市盛福實驗小學 校長
- 中國廣播電視大學 教育管理
- 濟南市盛福實驗小學 校長
- 中共濟南市匯泉小學支部委員會 書記
- 中共濟南市花園路第三小學支部委員會 副書記
- 濟南市歷下區素質教育實踐中心 培訓部主任
- 濟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學 教導處副主任
- 濟南市青龍街小學 大隊輔導員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智慧學校從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利用互聯網、雲計算、移動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構建智慧學習環境,運用智慧教學法,促進學習者進行智慧學習。面對在網路環境下成長的「數字土著」學生,需要打造一個數字化網路化的教學環境,既有教育的特徵,又有技術的特徵和文化的特徵等多重屬性。
校長是一校之魂,不僅要有學識水平、管理能力、人格魅力,更主要的是指校長要有獨特的辦學思想,要具有時代性,思想性、超前性。校長决定著學校的發展,尤其在新課程背景下,學校確立了「人文與科技並重,傳承和創新同行」的辦學宗旨,大膽探索,深入實踐,在人文科技信息化等方面,注重內涵,提升品位。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在智慧學校發展規劃方面,其一,在學校管理方面怎樣實現信息管理一體化、流程化和智能化;其二,在教學資源方面,實現校園內各軟硬件動態均衡配置,充分共享;其三,在教學應用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支持師生多樣化、個性化;其四,在互聯學習和校園文化方面,構建家校互通的、及時分享與交流的學習通道。
在行政管理制度方面,一是强化領導力,强調「一把手」領導的重視。二是成爲組織、協調和推動智慧校園建設的核心動力。三是成立以校領導爲核心的智慧校園建設領導小組,規劃、實施和管理、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四是建立長效智慧校園保障機制,提供專項培訓經費支持。五是建立起適用於智慧校園建設的有效激勵機制。六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各類社會資源,建立完善組織、資金、人員和制度等關鍵因素的保障體制。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以校園數字化,電子書包課堂教學平臺建設爲核心,打造平板、電子白板雙板展示系統,以電子書包錄播功能室爲輻射,重點建設學生個人學習終端和小組分組學習終端,形成全校全覆蓋wifi網路系統。Hi-teach互動模式,電子書包、HITA師生互動推送,IRS反饋系統,形成小組討論、探究性學習等個性化學習模式的展示平臺;融合微課程(微視頻),3D打印等信息技術理念和操作技術,通過靈活調整教室教學環境的布置,實現不同的教學與學習模式。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智慧教室的智慧教育,其推進的能動性關鍵在於教師,教師的理念和運用新技術駕馭課堂的能力决定了教學實踐的成功與精進。因此我們充分關注教師信息化技術的培訓以及學生本位,課堂支撑的校本研修。進行多方學習培訓。通過專家引領,做技術指導培訓,先後派出教師團隊到寧波和區內先進學校學習觀摩,另組織青年教師評優課,各種展示課,包括智慧教室工作坊的積極設計與開發,以此來推動和帶動,讓智慧教室、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使其更深入,更實效。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在2016年的「一師一優課」評比中11名教師參加,6名老師獲市級優質課。在2016年11月份舉行的歷下區智慧教室素質大賽中,在限5人5個學科的規則下,學校有4人4學科進入最後的總决賽環節。部分學校邀請我校老師爲其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進行智慧教室和電子書包課堂技術應用的培訓和指導。充分體現了我校的智慧教室、智慧課堂走在了歷下區「智慧教室」這一教學信息技術大平臺的前列。
秦艶 校長

- 黑龍江省密山市實驗小學校長
- 東北師範大學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 哈爾濱師範大學 中文
- 鶏西市教育學院 中文
- 牡丹江師範學校 普師
- 黑龍江省密山市實驗小學 校長兼書記
- 黑龍江省密山市逸夫小學 校長兼書記
- 黑龍江省密山市第七小學 校長兼書記
- 黑龍江省密山市第七小學 科研主任、副校長
- 黑龍江省密山市第七小學 班主任、組長
- 黑龍江省密山市連珠山中學 團總支書記
- 黑龍江省密山市連珠山小學 少先隊輔導員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校長科技領導理念主要以學生爲中心,建構適切合宜的智慧教育環境,主要理念有六大重點:
- 培養學生應用信息科技解决問題的能力。
- 養成學生使用信息科技正確的觀念、態度與行爲。
- 鼓勵教師運用信息科技融入教學,提升工作效能與專業發展。
- 鼓勵各科在教學上應用信息科技,發展自身特色。
- 提升教室和校園的軟硬件設備與網路服務。
- 六、健全信息教育推動機制,建立信息設備分配制度。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結合國家和我市教育局的信息化發展十年規劃來制定學校計劃,制定了《密山市實驗小學智慧學校建設發展規劃(2015-2020 年)》並在全校教師大會上通過這個規劃。我們的發展目標分四方面,即到2020年,一是要構建基於雲技術的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的終身學習空間;實現人人通。二是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課程改革,全面、全員、全科推進信息化常態教學,變革教與學方式;三是形成基於網路平臺的學生個性化發展評價體系;四是學校管理智能化。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智慧教育的設施保障:學校無線局域網全覆蓋,建有錄播教室、電子備課室、人手筆記型電腦、班班電子白板,智慧教室18間,其中分組(TBL)的16間,電子書包2間。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智慧教育與教師相遇:我們通過學習、思考、行動、總結四個環節加强了智慧教師團隊的力量。根據教師的自我剖析及培訓計劃學校制定了教師培訓計劃,將教師分爲三個梯隊。
- 第一梯隊(熟悉、有一定的功底)
- 第二梯隊(初步了簡單的運用)
- 第三梯隊(什麽都不會)
主要做法是抓第二梯隊,帶第一梯隊,促第三梯隊,第二梯隊提高了第一梯隊自然就主動學了,他們怕被第二梯隊超過,第三梯隊跟著多少也能會些。培訓分普及和分組兩個層次進行。普及是通識培訓,分組是專項培訓,實行簽到,有專人檢查,與考核結合。一學期下來全校教師應用智慧教室軟體能力迅速提升。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十二五期間學校參加了百度文庫「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課題的研究,教師們上傳課題、課件、習題300餘篇,學校成爲百度認證機構,課題組成員都成爲百度認證教師。十三五參加了央館「一師一優專家工作室(數學科)的研究」,我校有33名數學教師參加。教育報的首席記者、副主編、黑龍江教育的主編分別到我校就信息化工作進行調研。學生的創意作品在密山市的創新科技大賽中頻頻獲獎。其中常晁毓同學利用Arduino主控板和距離傳感器,以及3D打印設計的坐姿矯正器,正打算申請國家專利,李柏翰同學利用Makeblock主控板和舵機設計的自動餵魚器。常晁毓、李柏翰、劉怡彤分別獲在第十二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全國展示交流活動中獲得小院士、預備小院士和小研究員的光榮稱號。
賀芳軍 校長

- 西安市灃東第二小學 校長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 教育管理
- 陝西省長安師範學校 普師
- 西安灃東第二小學 校長
- 未央區新店小學 校長
- 未央區高鐵寨小學 校長
- 未央區永豐小學 副校長
- 未央區六村堡小學 主任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西安灃東第二小學自2015年9月開學至今一直秉承「啓航教育」的辦學理念,以「意前筆啓、一葦可航」爲核心價值觀,以「走好第一步」爲校訓,並且積極進行「一體兩翼」的啓航教育實驗,堅持用傳統文化「啓」,用互聯網+「航」,努力建人民滿意的學校,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學校先後獲得了全國足球特色學校、陝西省校園文化建設示範學校、校本研修優秀團隊等榮譽稱號。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作爲一所新建學校,灃東第二小學在教育局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背景下,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整體規劃智慧校園建設。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爲組長,相關教師爲成員的「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小組,具體負責智慧校園工作的指導與實施。逐步形成以提高學校管理效能爲中心, 以智慧管理系統、智慧教學系統、智慧學習系統、智慧社團系統爲維度的智慧校園「四維」立體網絡。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2016年初學校在三至五年級開展智慧教學實驗,進行TBL團隊合作學習模式下的智慧教育。智慧教室不單是一個學習環境,更是一個課堂生態體系。智慧課堂是生動有活力的課堂,更是閃耀著智慧火花的高效課堂。通過hiteach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學生作答的數據可以直觀的反映出學生掌握知識的情况,通過搶答互動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017年3月我校代表西安市參加了在楊淩舉辦的第二届海峽兩岸智慧教育交流研討會。胡穎和張微老師爲楊淩高新小學的孩子們帶去了精彩的英語課和數學課,同時也受到了智慧教育研究會的表彰。學校也被授予智慧教育研究會理事單位的榮譽稱號。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以人人通爲主的基礎教育雲平臺建設在學校發揮著重大作用。教師可以利用平臺提供的各種服務,獲得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實現網絡備課,網絡答疑,布置作業,完成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在平臺上,可以獲得教師提供的各種教學資源以及輔導,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向教師請教。教師和學生在平臺上的各種教學的活動,學校都能及時得到反饋。平臺還向家長提供了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動態,以及與學校教師及時溝通的便捷通道。同時每一個教師都在雲平臺上建有自己的存儲空間。
我校最新使用的樂教樂學軟件,真正做到了家校互通互聯式管理。通過樂教樂學軟件,教師在網上進行班級管理和作業通知,學生進行網上學習和作業練習。家長登錄軟件可以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况和教師的班級管理情况,還可以把學生的才藝特長等上傳到班級空間中進行展示和共享。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 被授予智慧教育研究會理事單位的榮譽稱號。
- 科研創新:極客班教研、優瑞卡科學實驗班。
侯宗岳 校長

- 濰坊錦程中學 校長
- 魯東大學 教育管理
- 北京師範大學 漢語言文學
- 濰坊師範 普師
- 濰坊錦程中學 校長
- 濰坊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 校長
- 濰坊錦程中學 總務主任
- 濰坊市經濟開發區李家莊小學 校長
- 濰坊市經濟開發區李家莊小學 教師
- 濰坊市濰城區于河小學 教師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科技領導理念主要以學生爲中心,建構適切合宜的智慧教育環境,主要理念有六大重點:- 培養學生應用信息科技解决問題的能力。
- 養成學生使用信息科技正確的觀念、態度與行爲。
- 鼓勵教師運用信息科技融入教學,提升工作效能與專業發展。
- 鼓勵各科在教學上應用信息科技,發展自身特色。
- 提升教室和校園的軟硬體設備與網路服務。
- 健全信息教育推動機制,建立信息設備分配制度。
在校長帶領下,濰坊錦程中學大力推進信息化教育戰略。現在的濰坊錦程中學的大多數教師能善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網路學習環境中,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達到良好的學習成效,進而成爲科技與教學完整結合的智慧學校。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制訂智慧教室建設管理辦法- 成立智慧教室建設領導小組
制訂建設智慧教室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推進小組,組織實施智慧教室建設工作。 - 健全工作機制
將智慧校園建設工作列入三年發展規劃。學校將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學過程、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教育科研、學生管理等方面深入推進智慧教室及信息化應用。 - 成立學科信息化教研指導小組
應用信息化教育平臺——智慧教室爲突破口,强化教師信息化教研能力,努力應用智慧教室打造高效課堂,並制定具體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制定智慧教室建設推進策略- 「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推進原則
智慧教室建設並進行有效應用工作是項系統工程,我校制定了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推進制度,避免了針對某一項應用建一個平臺或資源庫,導致各個平臺之間互不相通,把本來互爲聯繫的工作割裂。 - 「領銜教研組 + 參與教研組」的推進模式
分別採用組團和結隊的方式,以應用水平較高的教研組爲核心,組建多個應用推進團隊,確保多個教研組的應用水平同步提高,加快提升我校智慧教室建設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建設。 - 「有重點,分層次」的推進過程
在信息化應用推進過程中,要針對學校的具體實際,有重點、分層次開展推進工作,使得各教研組都能够在原有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智慧課堂教育理論,通過觀看智慧課堂教育講座,開展智慧課堂教師沙龍,使教師深刻領會其理念實質,根本轉變觀念,進一步思考如何落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並逐步形成自己的實踐思路。
- 以年級組或學科組爲單位,交流對智慧課堂的理解、感悟、思考以及即將開展智慧課堂實踐的設想和思路。
- 專家引領。走出去或請進來。
- 開展智慧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各教研組每月至少推出一堂智慧課堂教學研究課。
- 開展教師基本功競賽,學校將不定期地組織有主題的競賽活動。
- 智慧課堂優秀個案和個人隨筆評比,每一個教師在學習、實踐、思考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提煉出成功的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 智慧課堂實施中將加大學校資源平臺的建設,建立備課平臺、微課資源庫,實現師生空間建設的常態化。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徐瑞芹老師主持的「智慧教室環境下的生物課教學模式探索」在濰坊市教科院舉行的教育教學創新項目課題研究交流中做交流展示。2016年10月在河北石家莊舉行的「第五届兩岸教育競爭力論壇」我校丘碩老師講公開課「猫」,榮愛霞老師介紹我校「智慧教育工作坊」的建設和工作情况。
陳曦 校長

- 成都高新區西芯小學 校長
- 西華師範大學 教育管理專業
- 成都高新區西芯小學 校長
- 成都高新區實驗小學 教科室主任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學校努力讓每一個生命都有出彩的機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變革和創新,我校清醒地認識到可預見的未來和可遇見的未來給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孩子將面臨未來數字化生存的挑戰,因此,學校將「智教慧學」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之一。持續開展了「未來學校智慧課堂」的探索與實踐,並始終堅持「以培帶用,以用促研,以研提質」的原則,開啟了西芯小學用信息化進階未來學校、智慧課堂的發展歷程。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規劃(2011-2020年》,以構建生長型智慧校園為目標,以師生發展為根本,以促進教育改革和創新為核心,領導先行、示範引領、以點帶面、雪球式推廣,推進我校智慧校園的建設工作展。
- 將智慧課堂建設工作列入學校五年發展規劃。學校將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學過程、教育教學資源建設、教育科研、校園安全、德育工作及家校聯繫等方面深入推進智慧學校及信息化應用水平,細緻做好規劃,科學確立目標,切實提供保障。
- 強化對智慧學校建設工作的督導與考核。學校智慧學校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各科室、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任課教師等部門和個人的信息技術有效應用工作的考核。
- 健全教育信息化應用工作管理制度。將教育信息化應用管理納入學校科學規範管理軌道,學校逐步建立如下制度:教師學生信息化培訓學習制度,網絡教學資源使用考評制度,網絡教研與集體備課考評制度,智慧型教師培養模式與策略,錄播室管理使用制度。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將「智慧課堂」的技術功能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堂教育更加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特點和心理特徵,提高了學習效率。我校「三主」(學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為主線)教學模式在技術支撐下,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三主」教學模式將「學為主體」和「動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有機結合,避免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由單方面教師或學生主導教學出現的「滿堂灌」或「盲目學」的現象,使學生能夠採用更合理的學習策略掌握學習內容和提高自學能力,優化了教學過程。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 校本研修:被納入了我校的發展規劃,因為校本研修與其他培訓形式截然不同,校本研修的基地是學校,其主體是本校的教師,其直接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這與我校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為此我們大膽挖掘我校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校本研修活動,西芯智慧課堂團隊應運而生。
- 跨界學習:讓各學科教師們通過校本研修提升教學理念。學校通過每週「轉轉課」和教研會,將各科教師極待解決的問題進行匯總,整合優化資源,從中選取適合我校教師發展的智慧教學資源,通過團隊力量進行專題培訓和交流,在滿足教師需求的基礎上,引領教師發展。
- 外出培訓:只要有學習的機會,能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都盡力支持。近幾年,我校先後派出語文、英語、數學、美術等學科的教師外出學習,不但走出本區,更多的是走出本市、本省學習。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2016年12月,我校共5位教師獲得四川省智慧教育聯盟優秀教師獎(本人亦獲此殊榮),我校獲得聯盟授牌位「基地校」。
丁雪琴 校長

- 山東省濟南第八中學
- 山東師範大學-教育管理 教育碩士
- 山東師範大學-生物教育 理學學士
- 濟南八中 校長、書記
- 濟南八中 黨支部副書記
- 濟南二十四中 教師、人事幹事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給教育帶來全新革命。全世界都在積極探索,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進行主動、高效的學習。
我們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00後,是信息時代的原住民,他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信息技術,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産品中有一種天然的靈性,無師自通,興趣難以阻擋。所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成爲教育改革的必然。
在這個大背景下,山東省濟南第八中學提出了「做快樂的智慧教育 爲師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理念,以「讓老師在快樂中教,教會是爲了不教;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學會是爲了會學」爲目標,進行智慧教育的探索和實踐。
在智慧學校建設中,校長首先應該是實踐者,更重要的,校長應該是智慧教育的引領者和推動者。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不僅僅是信息技術硬件等基礎設施建設,更重要的是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系統、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方面的建設和提升。
- 進一步改善校園信息化環境
- 建設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
- 加快智慧校園建設,優化學校管理模式
- 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
- 建設圖書館電子閱覽室
- 積極推進教育「大數據」應用
- 以教育信息化帶動學校課程資源開發
- 以教育信息化促進學校辦學國際化
- 以信息化建設帶動學區一體化發展
- 加强研究,引導教育信息化科學發展。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在歷下區教育局區域整體推進的前提下,學校智慧教室使用上,鼓勵老師將其評量服務、診斷服務、補救教學服務等功能充分開發利用。此外,將電子書包的實驗班數增大到年級再擴大到全校,學生人手一台平板電腦,構建適合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學生特點的翻轉教學模式。
利用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經常性、普遍性使用,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利用歷下區教育局提供的翻轉課堂平臺和智慧教室設備,建立基於雲服務模式實名制、組織化、可控可管的網路學習空間,實現師師、師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動。爲師生建立個人網絡空間,鼓勵家長建立家長網絡空間,建立網上家長學校,實現「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學生使用網路學習空間中的數字資源、網路作業、網上自測、拓展學習、網路選修等開展自主學習。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第一階段——教師被動發展- 行政推進(二八法則,溫柔地强推)
- 學生倒逼力量推進
- 借勢借力推進
- 教師自主發展(兵教兵)
- 名師引領,科研促進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2015年11月,在歷下區承辦的「兩岸同心、智慧教育」全國研討活動中,金亞南、謝曉寒兩位老師主持了題爲《電子書包在作文講評課中的應用》和《小組合作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的工作坊,丁雪琴校長作爲歷下區唯一的校長代表作了典型發言。
尹伊、武曉嫚和謝曉寒老師與東方雙語實驗學校的三位老師組成山東戰隊,參加寧波「兩岸智慧好課堂」TBL邀請賽,獲得「智慧教育戰隊獎」,三位老師也獲得「智慧好課堂楷模」稱號。
王世昌 校長

-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第三中學 校長
- 河北大學 教育學
- 河北師範大學 小學教育
- 河北曲周師範學校 普師
- 河北邯鄲肥鄉第三中學 教學副校長
- 河北邯鄲肥鄉實驗中學 團委書記
- 河北邯鄲肥鄉毛演堡中學 教師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學校的內涵發展首先取决於正確的辦學思想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樣:「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的領導「有了理念才能够確定目標。目標是學校發展的方向,而確定和决策目標是衡量校長領導力的最核心的標準,所以作爲學校領導者,要實現學校的內涵發展,首先需要提升戰略籌劃能力,就是爲學校發展制定目標。
對校長來說,最重要的領導力應該體現在:「倡導和確立辦學理念、描繪和引導共同願景、制定和落實發展戰略、引導和激勵教師發展、設計和完善規章制度、爭取和挖掘教育資源、控制和處理學校風險」。這是校長的綜合實力。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課程、課堂、教師、學生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核心要素,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學校的內涵發展就是要在這樣的四個方面狠下功夫,做大文章。
首先是課程開發。課程是學校施教的載體,是師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沒有了課程,失去了教材,學校也就失去了存在意義。二是教師團隊的建設校長應該激勵教師、給教師搭建平臺,明確教師專業發展的取向,準確定位。使教師真正勝任學校改革與發展的任務要求,真正理解和自覺踐行學校的核心價值體系。最後是學生成長。內涵發展的落腳點是學生,是透過發展帶來學生身心的變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學校內涵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學校管理者還是教師,都應該更多地走進學生心理世界。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2015年初,肥鄉區第三中學投資200餘萬元引進了智慧教室,全校41個教學班每班裝配一套,全面實現了教育技術現代化,實現「班班通」。我校以此爲契機,更好的發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作用,幫助教師有效利用智慧教室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推行期間,學校組織各種活動,讓老師們儘快掌握並熟練使用智慧教室設備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一是組織舉行了兩場全校教師智慧課堂示範觀摩課,並邀請專業人員與全體老師進行互動交流;二是以備課組爲單位加强「一課一研」,進行組內智慧課堂研討課,將智慧教室教學方式的研究摸索,融入到日常的教研活動和課堂教學中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 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基地是學校,其主體是本校的教師,其直接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這與我校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為此我們大膽挖掘我校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校本研修活動,西芯智慧課堂團隊應運而生。
- 跨界學習:讓各學科教師們通過校本研修提升教學理念。學校通過每週「轉轉課」和教研會,從中選取適合我校教師發展的智慧教學資源,通過團隊力量進行專題培訓和交流,在滿足教師需求的基礎上,引領教師發展。
- 外出培訓:先後派出語文、英語、數學、美術等學科的教師外出學習,不但走出本區,更多的是走出本市、本省學習。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2016年12月,我校共5位教師獲得四川省智慧教育聯盟優秀教師獎(本人亦獲此殊榮),我校獲得聯盟授牌位「基地校」。實踐智慧課堂三年來,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少年兒童綜合素質展示先進單位、全國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工程基地校、河北省素質教育示範學校、河北省語言文字示範校、邯鄲市文明單位、邯鄲市重點監測考核先進單位、邯鄲市第一中學優質生源基地、肥鄉區中考突出貢獻先進單位、肥鄉區教育質量攻堅先進單位等近百項榮譽稱號。
王永慶 校長

- 黑龍江省富錦市雙語中學 校長
- 哈爾濱師範大學 物理教育專業
- 佳木斯大學 物理教育專業
- 富錦市雙語中學 校長
- 富錦市第二中學 團委書記、教師
- 富錦市第二中學 教師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一)領導理念:以師帶師,加速成長,提供平臺,對外交流,育精英教師,造精品課堂。(二)校長角色:教師之長——親身實踐的引導者
發展智慧教育,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和辦學成果。以智慧教育爲平臺,提升老師教學所需的科技輔具,幫助教師發揮教學特長,施展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措施,讓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達到最佳效果,爲智慧教室提供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引入更加先進的智慧教學方法,校長全程參與,引領學校智慧教育的發展。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一)智慧學校發展規劃:加大力度培養智慧教師,我校現有教師80餘人,已全部掌握智慧課堂的基本技術,下一階段要用現有的智慧課堂精英教師進行內部培訓,同時聘請專家到校指導,並進行階段性成果展示,促進教師向精英化轉型。
硬體設施:加大智慧教育投入,我校現已班班安裝IRS系統,個別班級安裝TBL,下一階段,將要建立智慧錄播教室,班班落實TBL系統,進行雲端教學。
(二)行政管理制度:- 智慧課堂設備保管制度:給設備進行校産編號,各班主任爲負責人,進行保管。
- 設備維修制度:損壞設備由班主任上報,填寫維修單,交給後勤處維修。
- 檔案管理:教師智慧課堂培訓、彙報課、賽課等活動,形成文字材料,交給檔案室存檔。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學校共18個教學班,在創設智慧教室中,所包含的軟硬教學輔具包括:電腦、短焦投影機與互動式電子白板、實物提示機。IRS反饋系統,Hiteach智慧軟件、即時診斷分析服務、ipad等。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聘請專家面向全體教師進行集體指導,同時對本校智慧精英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再由精英教師對全體教師進行分組培訓,以師帶師。智慧教師團隊强調學生自主管理自主學習,團隊老師擅用教學科技的便利性,通過集體備課,設計優質的內容,熟練運用操作科技學習輔具,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團隊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教學輔具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及時調整教學步調,最大限度提升課堂時效。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我校先後被獲得「三育人先進集體」、「優秀實驗校」、「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師德建設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在中國青少年語文風采大賽中獲得銅獎,被設立爲智慧教育實驗基地,在中雙教育杯智慧好課堂大賽中獲得團體第一名。
教師吳瓊參加「兩岸同心‧智慧教育」研討會賽課第一名;並獲「臺灣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發展協會」 理事長張奕華先生頒發「感謝狀」。
王堃 校長

- 石家莊市第二十一中學 校長
- 河北師範大學 歷史系
- 石家莊市第二十一中學 校長
- 石家莊市第十二中學 副校長
- 石家莊市第十二中學 教育處主任
- 石家莊市第十二中學 教師、年級主任
- 石家莊市第十三中學 教師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我們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科技爲條件的智慧學校的辦學理念。智慧教育的目的是以科技化的方式給予學生和老師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改善教學方式,以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作爲智慧學校的校長,我認爲校長應該履行好以下三點,才能扮好科技校長的角色:一、明白科學技術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性,提倡在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中,透過增加科技含量來提高辦學效率。二、提高智慧學校、智慧課堂建設的規劃能力,規範制度、提高效率。三、提高師生的科技素養。從一個學校的科技領導和發展來說,我們一直行走在建設一個完善的智慧學校的路上。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學校制定了系統化的「智慧教育」環境建設發展規劃,智慧教育模式已覆蓋初一、初二兩個年級,學校上下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的開展,多次組織培訓,督促、檢查集體備課,並做好相關記錄歸檔。管理中,學校制定了智慧課堂教研教學相關活動安排計劃、校長及有關領導聽課制度與安排。領導小組專題會議每學期至少2次;主管校長、教學主任聽課每周不少於2節。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我校領導多措並舉,積極開展智慧教育,依托IRS實時反饋教學系統,在兩個年級建設了八間智慧教室,在七年級和八年級進行HiTeach智慧教學試點,四年來智慧課堂設備學科覆蓋率100%,主要學科教師智慧課堂設備使用率達到70%,成爲常態化教學。每學科都有不少於2名應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骨幹教師,在本學科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利用多媒體系統和Hiteach軟件的多樣功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的積極性。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我校於2013年被市教育局確定爲智慧教育試點學校,對此領導班子高度重視,隨即成立了智慧課堂建設領導小組及實施小組,明確責任、細化分工,集中骨幹成員高效開展工作、教學處每年都安排有骨幹教師示範課,課後有評課、討論。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2002年,我校獲評「石家莊市網絡教學實驗學校」,近十五年來我校共有13名教師獲得河北省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課一等獎,涵蓋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生物等衆多學科。
2015年6月我校初中數學王立環、包春燕兩位教師雙雙榮獲「全國海峽兩岸智慧課堂優質課評比」全國優質課一等獎。
2016年10月在石家莊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臺灣科技領導與教育科技發展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16第五届兩岸教育競爭力研討會」活動中我校包春燕老師代表石家莊市做示範課。
2016年12月,在石家莊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暨智慧課堂優質課評比活動中,我校包春燕老師獲初中組一等獎,張鳳茹老師獲高中組一等獎,全市第一名。
安秀華 校長

- 同江市第三小學 校長
-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 漢語言文學教育
- 黑龍江省富錦師範 普師
- 黑龍江省同江市第三小學 校長
- 黑龍江省同江市第四小學 校長
- 黑龍江省同江市第二小學 校長
- 黑龍江省同江市第三小學 教師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同江市第三小學是一所校風淳樸、底蘊豐厚的漢英雙語特色學校,多年來秉承「在校六年,終身受益,以學生爲中心,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辦學理念,教育科技發展藍圖,應以教學爲核心,發展多元教學模式,通過現代化的教學科技,實現第三小學的教育之夢。
校長首先是一個設計者,對學校的發展有充分的設想和規劃,她很明白科技在學校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也是一位引領者,能够爲老師們指明方向,帶領大家充滿信心地走向科技、走向未來;同時還是智慧學校的建設者,帶領大家應用智慧教室,推動課堂變革。培養了正確的信息素養與倫理觀念,並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達到良好的學習成效,進而讓實驗小學成爲科技與教學完整結合的智慧學校。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智慧小組組長安秀華負責智慧教育發展的全面工作;副組長張紅艶負責探究智慧課堂模式和智慧教師培養工作;小組參與人積極組織智慧課堂教學實踐,開展多種形式的研討活動。
智慧團隊成員保證每月兩次例會,總結智慧模式教學的得與失,探討新的科技理念,布置新的研究任務;每學期召開一次智慧團隊經驗交流會,推廣研究成果;每學期舉行一次智慧課堂教學競賽,競賽後有評課、有反思,使團隊成員在相互切磋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每學期至少開展五次校內外培訓,讓全校教師學習新的科技理念和教學模式。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在引進HiTeach智慧教室教學系統之後,迅速成立了「智慧教育」研究團隊,安校長親自任組長,設立了「智慧教育」試點班級,從班級教學的外在形式和內在本質著手,改變課堂教學的方法、策略,營造智慧教育氛圍。此外,十幾位老師親臨現場觀摩了「兩岸智慧好課堂邀請賽」和「醍摩豆智慧課堂團隊競賽」看到了完整的師生教、學互動過程,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並在學校開展《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課題,以課題研究的角度切入學校的教學之中,讓智慧教室真正成爲老師的助手。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這兩年多時間裡,我們潛心研究,研磨了隨機跟進、個別補救、全程評量、合作學習等多個科技創新教學新模式。將班級學生分爲數個團隊,以學生自學爲基礎,課堂中以合作討論、解决問題爲核心。在合作學習模式的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則從原本的知識傳授者,轉化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課堂中教師的講述將少了、增加了學生自學與思考的時間,能讓資訊傳授與吸收的效率更佳。學生在和同伴、教師、互動、思維碰撞的過程中,促進了其在評價、創造等方面高層次的思考能力,更能進一步培養創造、思考、合作、解决問題等未來人才所需要的關鍵素養。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我校先後兩次承擔臺灣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發展協會舉辦的觀摩課活動。分別是2016年5月12日,由封艶平、楊維國兩位教師擔任的「海峽兩岸—智慧教育研討會」示範課活動和2016年11月18日,由崔曉穎、張雷兩位教師擔任的「兩岸同心-智慧教育研討會」公開課活動。兩次活動均得到臺灣專家和兄弟學校的高度肯定,四位教師展現的精彩智慧課堂也受到臺灣專家吳宗哲教授和梁仁凱博士的一致好評。
吳雅芬 校長

- 桃園國小 校長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數理教育學系
- 臺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 普通(師範)科
- 桃園市桃園區桃園國民小學 校長
- 桃園縣大園鄉內海國民小學 校長
- 桃園縣桃園市大業國民小學 教師兼主任
- 桃園縣龜山鄉幸福國民小學 教師兼主任
- 桃園縣桃園市中山國民小學 教師兼組長
- 臺北市大同區大同國民小學 教師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校長帶動校內教師共識與熱情,激勵團隊透過「合作」、「分享」、「交流」凝聚教育創新的強大力量。建置強調科技化、人性化、活潑化的「5T創客智慧學校」,以資訊科技翻轉教學,結合教室軟硬體和雲端服務,建構生動、互動、主動的智慧教室。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結合數位科技、創新教學與智慧分析,以達教師有效教學、精進學生學習的全人教育目標,因此,桃園國小以團隊合作學習核心,智慧教學為半徑,善用智慧科技,達到5T科技創新教學目標。
5T教育價值- One touch to Cooperate with Partners 合作學習
- One touch to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主動參與
- One touch to Think Creatively 創新思考
- One touch to Teach Effectively 有效教學
- One touch to Imagine the Future 想像未來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以三方面進行智慧教室之建設,包括中年級m-Teaching智慧教室教學;低、高年級導入智慧教室教學;專科教室行動(群組)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教學建立在1對1教學的基礎環境上,應用雲端系統的整合功能,把學生的作品、作業自動整合到電子白板中,隨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報告與互評,形成高互動的教與學情境。
- 教學輔具:利用e化教學輔具,包含電腦、多媒體系統、短焦投影機、電子白板、實物提示機等,創造「生動」、「互動」、「主動」的學習情境。
- 學習載具:IRS即時反饋系統、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 pad,使師生與生生之間,形成緊密聯結、高效互動的電子訊息網絡。
- 學習診斷: 將學習評量的程序與結果,透過e化技術,高效率進行評量程序,以及進行自動評分和保存結果,並自動鏈接e化診斷服務。包含班級綜合資訊、班級學習力診斷、試題綜合分析、班級答題明細、個人學習力診斷報告等。
教師於課堂間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可隨時推送教學內容或隨堂測驗給小組,小組討論後使用IRS即時反饋給教師,藉此快速取得各組學生課堂理解程度。另外,也可以採用異質性分組,讓程度較高的學生協助程度較低的學生,彼此共同討論彌補學習上的差異。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秉持著一步一腳印,築夢踏實的理念。以四大步驟來實踐智慧教師團隊發展之校本模式。
- 播種-教師增能:從研習中學習,組成團隊共同研討,團隊教學理念分享、建立共識,到跨出象牙塔參與交流,再進入課堂觀課議課,一步步練就創客智慧教學的教學功夫。
- 萌芽-行動實踐:智慧教學的發展是從初期的人人有平板的行動學習,與行動專科教室的小組討論教學模式,逐漸發展出桃園國小的智慧教學模式。
- 發展-智慧教學:從普通班到美術班、從國語、閱讀、數學、社會到英語課,處處都有老師們精彩多元的教學呈現。
- 精進-智慧學校:創區域教學觀摩、海內外交流分享、外校講座分享、全市成果研討。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經過了多年的努力推動,桃園國小在智慧學校的發展上有著相當的成果
- 2015.04.24 桃園市國中小校長主任儲訓班校參訪「智慧學校數位學堂」
- 2015.12.26自由時報 桃小創客智慧教室揭牌 明年擴展25校
- 2016.04.01 未來Family 「智慧學校 數位學堂」桃園市E化教學大升級
- 2016.05.24 辦理全市「智慧學校 數位學堂」精進教學研討會
- 2016.11.01 天下雜誌 桃園教育願景-數位 & 國際
- 2016.12.01 2016高峰論壇智慧論壇講者
- 2017.01.12 辦理全市「智慧學校 數位學堂」台日精進教學研討會
- 2017.01 接待日本京都教育大學附屬桃山小學校長蒞校參觀
- 2017.02.23 全市校長教育發展會議中示範智慧教學
陳建濤 校長

-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北埠小學 校長
- 曲阜師範大學 中文系
- 曲阜師範大學 文秘專業
- 泰安師範學校 普師專業
- 萊蕪市北埠小學 校長
- 萊蕪市鳳城中心小學 副校長
- 萊蕪市第二實驗小學 教導主任
- 城市街道辦事處教育辦公室 教研員
- 街道辦事處汶陽聯小 教師
一、智慧學校的科技領導理念與校長角色(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打造教學科技和學校文化「雙飛」智慧學校,創新學校發展,以「智慧教室」為軸心,構建六大硬件教育平臺和「四大育人系統」,促進教師善用科技,提升教學效能,正向影響學生能力與學習成就的表現。重視師生人文品格、人際關係、身體健康,用教學科技培養淵博學識、廣博愛心、高雅氣質、文雅舉止的智慧教師和學生。
二、智慧學校發展規劃與行政管理制度Vision)
2017年,建立E化數位教室,覆蓋全校無線網絡,整合廣播、監控、評價、後勤服務管理,用教學科技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提供個別化教學。借助濟萊協作區建成教學診斷平臺,讓學生用平臺複習、評量、上交作業,減少批改考試時間,也讓家長即時協助孩子學習。
2018年,完成雲端智慧校園轉變。以科技輔助安全管理,進行節能管控,統合資源,利用教學科技精進教學能力。建成智慧教室、電子圖書、車牌識別、人臉識別、訊息發佈、無線校園、智慧手環、教學網八大系統的管理制度。
三、智慧學校的智慧教室建設(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一)創設環境,協力共建智慧教室- 學校投入20餘萬元於智慧教室的軟硬件建設,建有三個TBL雲端智慧教室和三個遙控器版本智慧教室。
- 家校合作。學校先行購買了六台平板電腦,積極爭取家委會的支持,家長為每個孩子都購買了品牌平板電腦。
把握 「四化創新點」:課堂互動精准化、學習歷程完整化、教學效益高效化、數據分析科學化。
建立了八大管理機制:異質分組、精確掌握、思考討論、團隊動力、競爭合作、挑人發表、評價表揚。
四、智慧教師團隊發展的校本模式(Staf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與濟南歷下區花園小學達成聯盟校,在智慧課堂、學生管理、教師培訓、家校溝通、學校文化、特色品牌、遠程互動等方面進行交流,推動了兩校教育共同成長,成為兩地教育合作典範。
(一)以班級聯盟建設為突破,兩地家校溝通成為新常態學生的交流管理是兩校合作的一大重點。學校通過「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設,努力提升兩校班主任的管理水平。2015年至今舉辦多場共同遊學活動。
(二)以智慧教師培養為重點,兩校師資得到共同提高加強師資培訓:
- 遠程培訓:由全國智慧教育示範校聯盟組織的課程。
- 觀課指導:新手老師有效學習、資深老師更加精進。
- 面授課程:全校教師參加全國智慧教育示範校聯盟的「千師萬才」培訓計劃。四年來,我校有13位教師執教市級公開課。1名教師被評為市教學能手,2名教師被評為市區學科帶頭人。
兩校在QQ群、智慧教室研討群、微信服務平臺、實地交流的基礎上,今年新增遠距互動、班級聯盟、家委會活動。
五、智慧學校的發展成果(榮譽、獎項、科研報告、成果報告等)(Assessment)
2016年被評為萊蕪市「十佳」校長,是山東省智慧教育示範校聯盟的發起人。所在學校被評為全國學校文化創新校、全國智慧教育示範校、全國新教育實驗優秀學校、中國孔子基金會孔子學堂項目學校、省學校文化重點研究基地、省青少年創客教育實踐基地常務理事單位、全市新教育示範學校。
學校先後代表萊城區在全國第六屆學校文化研討會上發言,受省文化研究院邀請到濟南講學,在山東省社科論壇上做典型發言,多次獲得全國會議一等獎。
根據智慧學校(Smarter School)的發展經驗,若學校領導者具有高瞻遠矚的願景,以及有效的教學科技領導策略,將能夠帶領學校建設有效能的教學環境、引導教師發展智慧課堂,逐步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學校特色之目標。因此,本協會亦舉辦「科技領導卓越獎」選拔活動,評選出具科技領導典範的校長,推廣其領導經驗並以此提升教育競爭力。
目的
- 表揚優秀教育工作者,促進教學科技之有效應用。
- 表揚具科技領導典範的教育領導者,傳播科技領導之典範經驗。
- 提升教育領導者運用科技領導的效能。
活動日程 | |
---|---|
2017.04.30 | 報名收件截止日期 |
2017.11.09 | 全球智慧教師之夜-2017科技領導卓越獎頒獎晚宴 |
辦理單位
- 主辦單位: 臺灣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發展協會
- 主辦單位網址: http://www.ttlitda.org/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2017年4月30日截止
小學、中學、高中職、大專院校等各級公私立學校之正副校長,以及教育主管單位之領導人。
● 參選資格:- 實踐科技領導的內涵,帶領團隊力求創新,具有特殊貢獻,足為科技領導楷模者。
- 提出學校經營與科技導入發展藍圖,帶領數位原民(學生)與數位移民(教師)與時俱進,堪稱典範者。
- 帶領教學團隊積極發展可複製的智慧教室創新教學模式,具有特殊貢獻,足為教育界效法者。
- 獲獎領導將受邀參加「2017全球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高峰論壇」,並於論壇中受獎
- 獲獎領導者之成就與貢獻將會收錄至2017智慧教育年刊,作為全球智慧學校之學習典範。影將加入本會之智慧教育交流平台,有機會受邀至全球各地進行智慧學校之講座、分享,以及參加智慧教育相關交流活動。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2017年4月30日截止
- 「2017科技領導卓越獎」推薦/申請報名函
- 推薦函(包含推薦理由):若為自主報名參選則可略過此項。
- 參選人基本資料。
- 智慧學校經營與發展報告。
- 拍攝參選影片:請見下項說明。
- 內容綱要參考
- 簡述目前學校/學區發展智慧學校的概況
- 在發展智慧學校/學區的過程當中,領導者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需要具備哪些核心能力與觀念?
- 在推動智慧學校/學區的過程中,最難得/寶貴的經驗是什麼?
- 實踐科技領導的感言與經驗分享
- 錄影注意事項
- 請不要直視鏡頭進行問題回答,建議每題作答時間1分鐘,影片以5分鐘為度。
- 若有協助提問者,請提問者於候選人發言期間不要有任何回應,例如:嗯、好、對、是…等。
- 影片光線、收音及人物皆需清晰、避免畫面模糊。
- 清晰度至少達到1080P(1920×1080)的解析度。影片格式為.mp4檔。
為能夠讓每個智慧課堂都能完美呈現,本協會設有評選活動諮詢小組,可提供關於參選作品影片製作之內容與格式建議
臺灣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發展協會
Email:taiwantlitda@gmail.com
電話:886-2-23255668
Fax:886-2-23255662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tlitda